
6月14日下午,《觉知舞引·雁形》——研究生分享工作坊在18号楼小礼堂圆满举行。本次工作坊,基于舞蹈学院青年教师杨希,朱亚超,所承担的研究生“舞蹈表演技法实训与分析”课程教学任务,以学习内容“觉知舞引·雁形”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实践角度,与舞院学子们分享学术经历中的所思所考。由舞蹈学院2022级研究生张卓拉和慕欣颖主讲,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

此次工作坊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象外之意——从身体的维度到意识的维度》,由张卓拉主讲;下半部分是《传与导——运动过程中身体的三角结构》,由慕欣颖主讲。

讲座伊始,张卓拉将学习“觉知舞引·雁形”的体会和教材中的内容结合起来为同学们进行分享。首先从身体维度为大家介绍了“灵动点”,从什么是灵动点的问题引入,结合舞蹈解剖学向大家分享与展示了灵动点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张卓拉认为灵动点具有整合身体功能的关键意义与作用并且影响着舞蹈动作的运动能力与肢休语汇的艺术效果,每一个点位都具有传导,转换劲力、气息的功能。“灵动点”之间的整体协调、有序的配合可以产生动作延伸、延麗的线条比例,以及连绵不断的运动效果,增强身体动作的艺术空间感。

接着,慕欣颖对三角结构进行了阐述,并认为三角结构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稳定性。基于人体自然生理结构,在骨骼与经脉和灵动点的基础上进行递进式的探索研究。
最后,运用觉知舞引雁形书上的一句话“劲力始于足下,上行躯干,最终达于梢节。”三角结构取山之形,由地传导至天。三角结构的静态稳定,正是从心正和身正为开始,从身心的中正及通达,获得象山一样稳重敦厚包容,豁达的气魄和精神涵养。让同学们意识到三角结构的稳定性使身体在流动过程中,能够保持中正安舒的内在整合能力。


本次工作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大量的互动交流,主讲人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学术方面的深入探讨。此次研究生分享工作坊,为我院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相互深入交流的学术平台, 开拓了研究生与本科生学术共享的渠道和教研相长的思路,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出品|舞蹈学院
文字|慕欣颖
图片|张卓拉
排版|屈想
审核|马娟 姜铁红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