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是中华民族舞蹈家的摇篮,亦是民族舞蹈教育、表演、创作与研究的国家级重镇。学院以培养特色鲜明、知行合一的民族舞蹈高级专业人才为己任,肩负继承、发展、弘扬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使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1957年,首届舞训班招生为学院奠基;1959年,舞蹈学科正式创建,民族舞蹈专业教育由此发轫。历经多年积淀,已构建起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学历教育,开设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史论等多个专业方向;其中,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3个本科专业全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700人,其中本科生近500人、研究生200余人。办学至今,已培育数千名优秀专业人才,大批毕业生成长为民族舞蹈领域专家、学者及领军人物,为中华民族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支多民族融合、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余人。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10余名,教师团队入选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高层次民族舞蹈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围绕创造型、研究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构建了基础技术技能、民族舞蹈、基础理论、艺术实践四大课程体系,形成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培养机制。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作为学院特色,在课堂教学、剧目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科研与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学院累计获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69项;出版专著、编著31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东方风韵》民族舞蹈系列教材14部,教学科研成果奖180余项。创作《茶马古道的铃声》《情深谊长》等大型舞剧及各类舞蹈作品500余部,其中《奔腾》《阿嘎人》《冬》《胡杨颂》等作品在“荷花奖”“桃李杯”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获殊荣。
学院始终锚定国家文化战略需求,长期承接国家级重大演出任务,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均有师生倾情参演,精彩亮相,相关表现获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与充分肯定。在国际交流领域,学院足迹遍及数十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通过精品演出搭建交流桥梁,赢得广泛赞誉。同时,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以专场演出、艺术讲座等多元形式深耕社会服务,为民族艺术传播与民族团结注入强劲动力。
凭借突出成就,学院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北京市庆祝国庆70周年服务保障先进集体、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多项重要荣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中华民族舞蹈教育事业,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奋力书写更为绚丽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