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

【敏学堂】《审美人类学:视野与方法》----杨敏教授硕博团队分享会

2022年9月30日中午,舞蹈学院副院长杨敏教授组织研究生团队召开了本学期第二次“敏学堂·硕博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我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张佳益主讲,主题为《审美人类学:视野与方法》。

【敏学堂】

724C1

读书能启人心智,撼动心灵,丰富人生;读书能积淀学养,激动思考,指点迷津。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通过书籍这种高质量的营养物质来滋养大家,既能增长学识又能开拓视野。同时杨敏教授谈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二者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多读书,夯实自身基础,让自己的才识过人,使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体现。杨敏教授希望能通过“敏学堂”,让大家增长见识的同时,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敏学堂·硕博分享会》

第二期主讲人:张佳益

一、《审美人类学:视野与方法》读书分享

张佳益博士主要围绕荷兰学者范丹姆所著的《审美人类学·视野与方法》一书中对于“审美人类学”的学科性质、学科背景,以及研究范畴与方法的介绍,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导论:审美人类学是一门具有跨文化与跨学科的研究。

2.恩斯特·格罗塞与审美人类学的诞生。

3.人类审美的普遍性:日常生活中的美。

4.人类学和美学研究方法的交互。

5.研究方法:对审美偏好的经验性研究。

4C8BC

二、国内审美人类学研究现状



张佳益博士通过介绍《当我们在谈论电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一书,让我们得知国内审美人类学已经备受关注,且已经运用审美人类学开展艺术批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

1.原生态批评:多主体、多对象、多价值体系并存的状态。

2.多重语境下的多元视角批评:让批评主体从个体回到了群体,让审美标准从决断式进入了协商式。

3.情感民族志批评:一种情感记录的过程。

4.悲剧人文主义批评:在“娱乐至死“的大众传媒时代,悲剧对于社会的改造力逐渐被人们遗忘,而在讨论过程中,讨论组有意对于电影中的悲剧性力量进行挖掘。

813FD

三、审美人类学方法应用于田野工作

张佳益博士从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以及结合自己田野情形三个层面,简要阐释了审美人类学方法应如何应用于田野工作,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三方面:

(一)精炼并选取理论观点

二)延伸方法灵活进行应用

1.访谈模式与范围划定 :

(1)从空间层面划分,与核心对象紧密关系的有,当地民间领域(剧团、戏院)、 当地教育阶层(学校—中小学、大学,传习机构等)、当地政府部门等。三种层级分别代表了三类群体的认知观念,三者之间关系复杂交错。

(2)从外围人群入手,即本地人访谈。(访谈类型取决于各自的情形)

(3)可按传承谱系亲疏关系(确定其知识背景的获得、训练、表演、创作、 教学等传达出的审美经验;对传统艺术的熟谙可确定其审美共识、审美标准和审美偏好等),也可按专业领域与非专业领域进行划分。

(三)结合自己的田野情形进行理性把握

在分享会的尾声,杨敏教授首次提出了“三求、三台、三学”,其中“三求”指国家学校对研究生有要求、社会对人才有需求、学生应对学术有追求;“三台”指平台、讲台、舞台;“三学”指好学、爱学、博学,强调学习的递进性。

与此同时杨敏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十种读书的技巧与方法:读书不二,波浪激进,比较对照,垂直阅读,字斟句酌,精华提炼,高山仰止,居高临下,多维研读,举一反三。

7A90D

最后杨敏教授对此次分享会进行了总结:她认为研究生不单要有理论的建构,同时也要将理论联系实践,不论是舞蹈史论还是舞蹈教育方向的研究生,都需要通过读书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从而使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再逐渐延伸至舞蹈教学中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图文|李 想

排版|江怡婷

责编|李 飞

2021 ©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18号楼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3-2735(办公室)/2872(学工办)/2435(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