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科研

“一带一路”民族艺术教育比较与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带一路”民族艺术教育

比较与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协同创新视域下民族舞蹈文化交流

与交融舞蹈学院分论坛

11月7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民族艺术教育比较与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开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学”高精尖学科和“一带一路”民族艺术教育联盟联合举办,由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协办。

本次国际研讨会邀请到美国纽约大学舞蹈系原系主任Cherylyn Lavagnino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长江东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田培培教授、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部苏娅教授、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小芬教授、四川音乐学院舞蹈系中国舞教研室主任黄进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系主任叶笛教授、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刘丽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会。

在会上,马云霞院长强调了拔尖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性。舞蹈事业要实现发展,国家政策是首要,人才培养是关键,创新工作机制是举措。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马院长指出,教育研究与其他领域相比,更应该突出包容和创新,我们要在协同创新视域下调整内外关系,实现从高校内部不断向外延伸,增强高等教育的使命感。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们要更加重视跨学科、跨专业协作,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

在本次分论坛中,大家聚焦“协同创新视域下民族舞蹈文化交流与交融”这一会议主题展开讨论,为民族舞蹈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最后,朴永光教授及车延芬副教授对各位专家教师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

1017D

朴永光教授认为,认同与建构是舞蹈传承与发展的两个关键概念,所有民族舞蹈实践都产生于特定语境,推进民族舞蹈的教育教学,要认知并重新建构该语境。把握舞蹈语意,明确教学内容,是推动舞蹈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重点考虑舞蹈学科建设,推动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思考协同与独立创作间的辩证关系,探索舞蹈学科发展的现实对策,是当务之急。

DB63

车延芬副教授认为,舞蹈以身体为媒介,但要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在舞蹈实践中破除主体固有界限,在情感与理智这对二元悖论中实现深度诠释,是舞蹈创作必须突破的环节。民间舞是具有魔力的,它是用舞蹈形象表达的一场有关生命的运动当中的不可见的力,这就是民间舞的魔力。

文字 | 罗蓓蓓

图片丨谭欣露

排版 | 谢道远、谭欣露

责编 | 李 飞

2021 ©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18号楼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3-2735(办公室)/2872(学工办)/2435(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