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科研

喜报!我院《民族舞蹈技术技巧》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由舞蹈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云霞教授负责,杨敏、潘薇佳、刘佳为主要成员,刘紫葳、马庆玲、金玉仁参与的《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课程成功入选。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名称:《民族舞蹈技术技巧》

课程负责人:马云霞

主要成员:杨敏、潘薇佳、刘佳

参与人员:刘紫葳、马庆玲、金玉仁

课程负责人:马云霞

回族,中共党员,舞蹈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民族舞蹈教育教师团队”负责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本科音乐与舞蹈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在全国舞蹈教育领域有较高影响力,从教36年,教授本、硕、博不同层次的学生。主持国家级、北京市、校级各类项目。在核心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出版多部教材和学术著作。获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奖40余项,获2021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课程主要成员:杨敏

壮族,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小学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北京丰台区舞蹈家协会主席。亚洲舞蹈艺术节暨舞蹈大赛 及全国“荷花杯”“桃李杯”等各类舞蹈比赛评委。北京市委“四个一批”人才获得者。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获得者。从事高校舞蹈教育36年,出版专著、教材及多篇论文,获国际及国内舞蹈比赛多项教师指导奖。

课程主要成员:潘薇佳

汉族,中共党员,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基本功第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舞蹈基本功教学研究、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舞台应用研究、民族舞蹈创作实践等。多次荣获中央民族大学课堂教学效果奖;被评为舞蹈学院优秀教师、师德师风先进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十余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及论文:《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民族舞蹈技能训练之单元课示例》《舞蹈教育与人才现状的问题与反思》《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忧思》《树立中国舞蹈发展的风向标》《生活美学的身体表述》等。主要艺术创作:舞剧《玉树不会忘记》;舞蹈《天蓝蓝》《阿珈鼓》《守望》《父亲的江嘎》《寂静的草原》《凛冬》《踏雪》等,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比赛、全国校园舞蹈展演、华北五省市、北京市舞蹈大赛,创作金奖、创作一等奖、“最佳编导”荣誉称号,以及桃李杯“园丁奖”、“指导教师奖”等五十余项。

课程主要成员:刘佳

汉族,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舞蹈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民族舞蹈基本功教学与理论研究、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舞台应用与表演研究。合著出版《民族舞蹈技能训练之单元课示例》《舞蹈本科生学习心理调查与分析》《舞蹈硕士研究生助教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模式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荷花奖”、新加坡亚洲舞蹈艺术节、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指导教师奖;获省部级、校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最佳教师风采奖、最佳教学回顾奖;曾多次荣获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优秀党员称号。

课程参与人:刘紫葳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讲师、钢琴教研室主任

担任藏族和维吾尔族技术技巧部分的作曲与伴奏

课程参与人:马庆玲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讲师、钢琴教研室副主任

担任蒙古族技术技巧部分的作曲与伴奏

课程参与人:金玉仁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讲师

担任傣族、朝鲜族和维吾尔族技术技巧部分的作曲与伴奏

《民族舞蹈技术技巧》

《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本科教学的特色课程,以解决民族舞蹈人才在技术能力训练中 “技术与形态相融、技术与风格相通”的问题,专为民族舞蹈人才的特色技能发展而设计。课程采用既独立(不同民族风格的个性技巧)、又统一(多民族的共性发力特点)的教学模式,实现多元下的统一,即在同一门课程中打造多种民族风格的技术技巧。教材既保留民族风格的传统性又兼顾时代审美,既提炼各类技术技巧中的共性特征,又保留了不同民族的形态、韵律及气质。课程立足于从“田野——课堂——舞台”又“回归田野,融入人民群众”的原则,在教学中传承,在剧目中发展,兼顾向大众的普及。面对专业学生和广大舞蹈爱好者,课程实现了兼顾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与广大舞蹈爱好者共享同一教学平台的双向教学功能。

《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课程建设启动于2007年,曾先后获得“校级特色教材项目”“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北京市教改项目”“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等项目的资助;出版教材《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民族舞蹈人才技能训练之单元课示例》《傣族舞蹈技术技巧教程》《蒙古族舞蹈技术技巧教程》;针对线上课程的教学情况向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教学情况分析报告8篇;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发表学术论文《舞蹈慕课从“兼容”到“求变”》。此外,本科课程历经9个年级20个班级的教学,学生的技术能力获得大幅提升,在国家级“荷花奖”“桃李杯”的展示中争金夺银,三度亮相央视《舞蹈世界》,获得业界广泛赞誉。2019年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实现了线上教学,首轮播出在线人数达到13764人,7期课程累计选课人数达到43207人,课程评价分数达到4.8分。课程同步开通SPOC平台、延河教育联盟平台,实现了线上教学的全面推广。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高校列为线上教学课程,教材内容已覆盖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各类高校。

《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线上课程包含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傣族五个民族及“通识转”(作为入门基础训练)共六个部分,每部分为两章共十二章, 分别以原地旋转和移动旋转为教学内容(在维吾尔族舞蹈部分还增加了翻身技巧)。每部分由“概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合方式”构成,有讲解和动作示范。每章均设置了话题讨论、单元作业和测试,课程结束后设置期末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认证证书。本校学生除线上课程外,还可以定期参加线下教授答疑交流活动,受到校内学生热烈欢迎。教学过程中,马云霞教授、杨敏教授及团队教师们同步指导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作为课程助教,一方面为本科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答疑,另一方面研究生们通过助教工作,对“舞蹈慕课”形成理论与实践认知与探索,撰写数篇相关硕士毕业论文,有效形成生动教学生态环,成果显著。

课程链接

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MUC-1449391163?tid=1468720515

课程平台

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行动。

近年来,我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教育部“双万计划”的战略部署,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切实发挥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此次入选,标志着我院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模式创新”推动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高等舞蹈教育发展。


文 稿|刘 佳

排 版|潘 怡

责 编|李 飞

2021 ©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18号楼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3-2735(办公室)/2872(学工办)/2435(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