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科研

国家艺术基金《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基层编导人才培训》学员分享会顺利举行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基层编导人才培训》 的两场学员分享会,于6月28、29日晚上举行。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依霖进行开场致辞,副院长崔月梅宣布“享民族文化之美,感中华精神之韵”分享会正式开始,学院教师马亮亮、李慧君、赵松等多位教师及民大学子共同参与本次分享会。苏娅菲副教授作为本次项目的负责人,对分享会的内容与学员情况进行介绍。学员们都是来自各个基层地区的舞蹈创作者,他们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长期浸染,都饱含着对民族地区独有的情感与风格。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大家以舞相会,切磋交流,将自身对本民族文化的所学所感倾情相授,为舞院师生以及学员们搭建了一个移动的民族文化学习平台。

第一期学员分享会

第一期的学员分享由20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员们共同呈现,围绕着“多彩云南”与“丝绸之路”两大主题。

一、《多彩云南 共情共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学员王娟(汉族)详细讲述了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赛装节”与“十二兽舞、双柏‘三笙’、四弦舞、阿卡舞、花鼓舞”等。来自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的徐龙祥(藏族),讲解并现场展示了“德钦弦子舞”。来自沧源的邵智颖(汉族)分享了自己在当地生活、工作的心得体会。来自孟连的郭航宇(彝族)演绎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蜡条舞”。来自云南怒江的杨小静(傈僳族)生动介绍了“傈僳族民歌、阿尺木刮、刀杆节等”。来自西双版纳的孙杰(景颇族)分享了“布朗族的采茶歌舞”。来自石林的黄颖(彝族)总体介绍了石林县的非遗传统舞蹈,如“狮虎舞、叉舞、撒尼鼓舞等”。来自红河州的朱磊(哈尼族)表演了经典的“哈尼族舞蹈”。来自大理的成杰(汉族)对安吉苗族舞蹈“嘎蒙卡兜”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并生动地展示了“苍蝇磋脚、线鸡摆尾”等舞步。来自昆明的曹郡(汉族)总结说道,云南以及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独特魅力和贡献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识域·品舞——丝绸之路上的民间舞蹈文化》

学员马晓燕(回族)讲解了回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并与王文鑫一同演绎了独特的“牛骨响板舞”。学员王文鑫(回族)展示了男子群舞《匠心》。学员桑杰卓玛(藏族)分享了当地的非遗舞蹈,并为大家唱起了优美动听的“藏戏”。学员迪力拜尔·买买提明(维吾尔族)介绍了新疆各地的“赛乃姆”,并与米尔阿迪力江·音克拉甫共同表演了“哈密赛乃姆”、“喀什赛乃姆”等。学员永康(蒙古族)讲述了“萨乌尔登”舞蹈与“托布秀尔”的关系,并现场展示了一段经典的“萨乌尔登”。 学员王燕(汉族)形象地再现了“大唐乐舞”,并分享了当地的习俗文化。学员苏德一兰(达斡尔族)介绍了非遗舞蹈“毕力多尔”。学员叶斯波力(哈萨克族)分享了哈萨克族的民族文化,并形象地演绎了哈萨克族的“哈熊舞蹈”。学员付阳雪(汉族)详细地介绍了“龟兹乐舞”。学员米尔阿迪力江(维吾尔族)细致地讲解了“塔吉克族舞蹈”。

最后,在场师生心手相连、围圈而舞,各民族人们欢呼雀跃、其乐融融。

第二期学员分享会

第二天的分享,由苏娅菲副教授主持开场,学员何鹏担任串讲人,并有21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员共同完成。其中包括藏族、羌族,彝族、壮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民族地区,涉及青海,广西,四川,重庆,内蒙古,黑龙江等多个城市的基层创作者,一同分享在民族地区的所见所感和文化风俗。

一、《我从草原来—共同体视域下的几种艺术生态》

学员敖苏利(达斡尔族)对东北三少民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民间舞蹈与民族特色生活场景进行分享,并展示萨满鼓舞的打法。学员伊敏(鄂温克族)着重介绍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鄂温克族,讲解这一民族的传统舞蹈与节气文化。学员乌哈图(蒙古族)主要讲述鄂尔多斯的筷子舞,以及该舞蹈所表演的空间场域和文化形态,并现场展示筷子舞。学员徐小平(汉族)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历时两年创作的荷花奖作品《马铃儿摇响幸福歌》在创作背后的故事,创作者的讲解使大家对作品中蒙古马精神和走马形态的刻画以及人与马、人与人的温情故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二、《迁徙之路—家园携手共育花开》

学员龚慧(土家族)着重分享了恩施土家族活泼逗趣的非遗民间舞蹈“耍耍”,并进行展示。学员吴珊珊(侗族)对侗族的侗绣非遗、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非遗傩戏咚咚推、多耶、款会舞蹈、坡会舞蹈等多种艺术形态进行了生动介绍。学员洪瑶峰(汉族)将自己融入侗族文化的多部舞蹈作品、舞蹈影像作品进行分享,并阐释了创作背后的感受与思考。学员刘敏(汉族)分享了家乡湖南怀化市的革命文化,以及与此相关的红色革命题材舞蹈创作计划。学员罗成芳(布依族)对布依族舞蹈风格和律动特征进行细致并分享,挖掘其蕴含的审美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质。

学员李虹(汉族)、李卓果(壮族)、杨佳林(汉族)是来自广西地区的三位舞蹈创作者, 以“八桂大地,歌舞飞扬”为主题着重分享广西的多元民族文化。分享内容包括壮族的花山壁画、扁担舞,桂北、桂西的苗族舞蹈,瑶族的花棍舞、皮鼓舞,毛南族傩舞,以及京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节。并对侗族和苗族的芦笙舞动律进行区分,现场展示了壮族的扁担舞。

三、《藏彝走廊之川渝地区——藏羌彝》

学员巴斯基(藏族)将自己在西藏、四川等地多年来的学习研究与所闻所感进行分享,向大家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民族生活场景。学员何燕利(汉族)现场展示了羌族胯画圆动律与披毡舞蹈。学员龚卓(汉族)将自己对“四川白马藏族民俗舞蹈”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学员范逸飞(汉族)将自身在四川民族地区学习和采风的经历进行分享,并和龚卓现场展示了羌族古老的羊皮鼓舞片段。学员杜泽辉分享重庆地区的民间传统艺术“秀山花灯”,并现场展示素材片段。学员邓芳分享了海南非遗艺术“打柴舞”。最后,在热烈的氛围下,吸引在场所有人上台一起进行跳竹竿活动,载歌载舞欢聚一堂。

分享会的最后,各民族师生围圈打歌、跳起恰普苏孜,并且体验了海南黎族的“打柴舞”,众人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在这样热烈的氛围下,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与感情,有利于各民族同胞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也加深了对”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与理解,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贡献力量。


稿|李悦萌、陶妙婵

图片视频|云墨文化

宣传统筹|谭欣露

排版|陶妙婵、李悦萌

审核姜铁红、崔月梅、李飞

2021 ©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18号楼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3-2735(办公室)/2872(学工办)/2435(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