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艺术创作》
授课导师:陈钧
课程地点:民族文化宫
课程日期:7月8日下午

陈钧
中共党员 汉族 法学博士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持国家民委教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
现任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一、民族艺术发展脉络的深度审视
参观民族文化宫,学员参观“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展馆,在听中学,在学中看,讲解员带学员系统梳理了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中艺术形态的聚合与发展。学员们通过观看展出的展品,了解到民族艺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内在关联,为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历史维度的参照。

二、民族艺术融合的核心逻辑
陈钧老师的讲解立足历史与现实,阐明民族艺术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形式叠加,而是文化基因的深度互嵌。她指出,不同民族的艺术表达在长期交流中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历史经验与理论支撑。

三、以共同体意识引领艺术实践
艺术创作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遵循。这要求创作者在立意中凸显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在选材中挖掘体现团结互助、共生共荣的文化符号,使作品成为凝聚人心、增进认同的精神纽带。

四、“两个结合”在舞蹈创作中的体现
“两个结合”为民族舞蹈艺术创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既要把握艺术创作的时代性,又要扎根民族文化沃土;在多元中寻找共同性,需要超越地域与民族的界限,提炼各民族共享的审美基因与情感共鸣点,让艺术作品成为展现中华民族审美趣味的载体,在舞蹈作品中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稿:邱虹淼
图片:李一博
排版:童未繇
审核:马娟 崔月梅 苏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