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和培训

对外交流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赴新疆开展非遗传承社会实践

2025年暑假期间,8月11-18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舞润新疆,礼乐承新”——赴新疆文脉传承深耕社会实践团,在古丽米娜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新疆和田、喀什地区,开展了一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的深度寻根、学习与交流之旅。

PART 01

和田市:传统乐舞的深度寻访

实践团首站来到了和田博物馆,通过对和田各时期和尼雅遗址出土历史文物、图像资料,以及舞蹈俑、古乐器实物及壁画临摹本的研读,从珍贵历史文物中直观追溯了新疆舞蹈艺术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为理解当代非遗舞蹈的形态特征与文化内涵提供了深厚的历史依据。

随后,团队走进新玉歌舞团,实地观摩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田赛乃姆舞蹈的独特韵味。期间,恰逢正在当地开展田野调查的王建民教授,大家围绕和田赛乃姆的舞蹈语汇、音乐特色,以及民间舞蹈的舞台化呈现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交流。王建民教授还结合实践需求,为团队此次社会实践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专业建议与指导。

和田市

实践团前往约特干故城参加了2025“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与策勒县、于田县等地的民间乐手、舞者广泛交流,还观看了柯尔克孜族玛纳斯说唱、喀什赛乃姆舞蹈等表演,切身感受了新疆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乐舞生态。

PART 02

墨玉县

在墨玉县,实践团造访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重点调研了当地以音乐舞蹈形态存在的非遗项目,并与多位资深民间艺人展开对话,记录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了传统乐舞在民间的鲜活存在方式。

PART 03

洛浦县:非遗手工艺的匠心体验

在洛浦县,实践团的关注点转向了精湛的非遗手工艺技艺。成员们实地参观了艾德莱斯绸、手工羊毛地毯和铜器制作工坊,亲眼见证了这些珍贵手工艺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制作流程,深刻体会到手工艺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匠人精神。

PART 04

莎车县:十二木卡姆的立体学习

转赴喀什地区莎车县后,实践团将学习重点投向了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艺术。在木卡姆文化艺术中心,观看了演出《风中木卡姆》,为其巧妙的结构、深邃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所感动。尤为珍贵的是,团队有幸与十二木卡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于苏普·托合提、喀群赛乃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伊敏江·伊比拉,以及优秀传承人木拉卡地儿、吐尔孙江等大师进行了面对面请教与交流,还与导演郑老师探讨了此剧的创办初衷与经历,让同学们对这项伟大的艺术有了极为深刻和立体的认识。

莎车县

此外,团队还走访了莎车非遗博览园、莎车老城记忆馆和喀赞其街等地,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和广泛的民间交流,全方位地感受了南疆地区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与活态传承的民族艺术生态。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对两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及其众多民间艺术形态的沉浸式体验与系统性学习,同学们不仅收集了丰富的影像与文字资料,更深刻领悟了新疆各民族乐舞艺术的文化精髓、历史价值与当代传承活力。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与文化使命感,为未来在舞蹈艺术研究中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视频 | 陈子椿

文稿 | 刘书源

排版 | 何欣锜、杨健艺

审核 | 王淼、崔月梅、苏莉亚

2021 ©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18号楼 邮编:100081

电话:010-6893-2435(办公室)/2872(学工办)/2435(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