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滇黔觅韵•非遗舞蹈实践团”在赵松老师带领下于贵州贵阳集结,开启13天非遗舞蹈深度采风。团队由舞蹈学院7名研究生与2名本科生组成。师生们以脚步丈量文化沃土,用专业探寻非遗舞魂。

01.
首站:触摸苗族文化根脉
8月9-10日,实践团先赴黔东南州图书馆查阅文献、夯实非遗研究理论基础,再走进台江县芳佤苗族文化博物馆,近距离触摸苗族盛装,解锁服饰纹样中的民族记忆。师生重点学习第五批贵州省级非遗“踩鼓舞”,初步掌握“水鼓舞”技艺,感受苗族舞蹈的蓬勃生命力。课后走访偏寨红色旧址与姊妹广场、体验苗绣,间隙参与“水上村BA”,深度融入当地生活。

02.
反排村:对话非遗传承人

8月11-12日,实践团转战反排村,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万政文老师学习国家级非遗“反排木鼓舞”。通过沉浸式学习掌握舞蹈技艺后,师生进一步领悟苗族先民祭祀祈福、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

恰逢当地“吃新节”,大家围观斗牛盛会,切身感受苗族同胞崇尚力量、欢庆丰收的氛围。

03.
南猛村:解码芦笙舞自然智慧

8月13日,在“芦笙舞艺术之乡”南猛村,州级非遗传承人余正江现场讲解第二批国家级非遗“芦笙舞”,详细拆解其与高排芦笙舞的差异,还原“讨花带”等传统民俗场景。

师生从“斗鸡”“鱼摆尾”等舞蹈动作中,读懂苗族先民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背后的文化内涵。

04.
云南石林:探寻彝族撒尼文化

8月15-17日,实践团跨越省界抵达云南石林。

团队先与专家座谈“撒尼文化传承与非遗舞蹈保护”,在石林县文联及舞蹈家协会的带领下与非遗传承人毕爱伟、金何林学习撒尼大三弦舞,还走进当地景区、广场,实地感受彝族撒尼民俗风情,为舞蹈学习积累鲜活素材。
05.
昆明收官

汲取专业知识,圆满落幕
8月18-19日,实践团在昆明与舞蹈专家马文静老师深度交流,听取其分享的采风方法与教学技巧,深刻领会“感受生活、观察细节”对舞蹈创作的重要性,收获专业启发。最后,师生走进云南民族村观看《云说云南》演出,为此次滇黔非遗采风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行程跨黔滇两省,覆盖苗、彝、傣等民族非遗舞蹈。实践团以“沉浸式体验+专业化学习”挖掘文化内核,为后续教学与创作积累丰富素材。这场滇黔文化之旅,不仅是一次非遗探寻,更是民大舞蹈人传承民族文化、践行艺术使命的生动实践!
文稿 | 刘禹成
图片、视频 | 黎常锦、杨舒一
排版 | 龙涵琪
审核一 | 赵子嘉
审核二 | 李依霖
审核三 | 王 淼